雷火竞技民声天下8月5日北京快讯 防灾减灾,早已成为近年来党和政府关切民生的一件大事,各级部门时刻将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。然而,自7月23日以来,包括北京在内,周边地区多地遭遇强降水天气,由此引发山洪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消息,一时间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对此,相关部门及时介入给予处置。随着新一轮降雨天气的到来,北京未雨绸缪,应急预案提前启动。
“民声君” 从气象专家处获悉,昨天(4日)到今晨(5日),北京的降雨分布不均,呈北多南少之态,从小雨到大暴雨皆有。城区和南部大多为小雨,怀柔、密云、平谷多地出现暴雨,局地大暴雨。统计显示,密云上甸子182.8毫米最强。目前,降水已经结束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为应对此次降雨过程,北京一周之内,第二次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。然而,面对如此分布不均的降水,不免受到部分市民的诟病。对此,20%的极端降雨和80%概率的普通大雨,这样的情况下,发布红色预警是否应该,结论不言自明。所以,市民朋友们不能不当回事,但对于大部地区来说,确实没什么事。
专家进一步解释称,此次过程是暖区对流雨。从天气上来说,就是在低空偏南气流中,因为气流聚合抬升导致的分散,时空分布不均,范围也相对小的,但短时强度可能较大的降雨。这区别于冷暖交汇的锋面降雨的“阵地战”。暖区对流降雨是“游击战”,气象上无法预测。因此,在目前的情况下,天气预报已经在努力地做到最准;但是,一定会有不准的时候,也希望公众能够多予理解。
如专家所言,业内人士指出,首都北京雨的雪天气预报向来保守,这也是北京气象局的传统,预报员代代传下来的。因为,较远时段,经常会调整。北京下个雨或雪,又特别受关注。该局老预报员认为,公众大多关心未来1-2天的天气,不会看太远。较远预报如果提前报了,媒体说了,后面临近调没,公众就不满意了。不如报个阴天,至少没太阳,视觉也差不多。
业内人士强调,按照上述“规矩”,在临近时报出来有就可以。也就是说,报个阴天就是有戏。北京市气象台内部规定是72小时以上一般不会报降水的,有降水都是报阴天。因此,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是按照最坏的可能性发布。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,按照最坏的结果来防御,这样的决策本身没错。(责编/翔宇)
(您可将相关线索私信我们,也可在文章末尾评论留言即可将您手中的相关线索第一时间反馈。)